。陳獨秀
、蔡元培、張學良
、白崇禧
、胡適、梅蘭芳等均曾在此下榻
。東方飯店是目前香廠地區(qū)僅存的保持原有名稱和業(yè)態(tài)的民國公建
,其北側客房保留完整,樓梯和陽臺扶手均為1918年原狀原物
。
飯店目前正在依托其獨有的歷史資源
,全力打造國內第一家“民國文化主題酒店”。每層
、每間名人住過的客房外都掛著精致標志牌
,上面鑲嵌著人物肖像和文字說明。他們是:劉半農105房
,黎錦熙106房
,趙元任107房;胡適201房
,陳獨秀205房
,魯迅206房,蔡元培209房
;錢玄同304房
,李大釗308房,邵飄萍310房……
你想住哪間房
?
東方飯店主樓大堂墻壁上
,則分別懸掛著五幅油畫,形象再現(xiàn)了發(fā)生于此的歷史場景
。宴請?zhí)K聯(lián)代表團:1922年
,羅文干、蔡元培、李大釗
、蔣夢麟
、胡適、馬敘倫等北大教授
,在東方飯店宴請?zhí)K聯(lián)政府代表團
;國語注音:1925年至1926年,錢玄同
、趙元任
、劉半農、黎錦熙
、林語堂等學者
,每月聚集在東方飯店研究漢語注音問題;魯迅避難:1926年
,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期間
,魯迅先生避難住進東方飯店,并在這里寫下《記念劉和珍君》
;北伐告捷:1928年6月10日,白崇禧率部進入北平
,在東方飯店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
,宣布北伐勝利;少帥斡旋:1935年至1936年
,張學良
、張大千等人住在東方飯店。少帥張學良設宴調和張大千與時任中國畫院副院長徐燕孫二人矛盾
,徐張遂握手言和
,此后張大千蜚聲北方畫壇,一發(fā)不可收
。
而今日此飯店也有傳奇:1957年7月至10月
,傅抱石、關山月在此聯(lián)手創(chuàng)作著名國畫《江山如此多嬌》
,毛澤東主席親筆為此畫題詞:江山如此多嬌
。此畫曾懸掛于人民大會堂,世界聞名
。
香廠路東段連著仁壽路
。仁壽路也是當年新市區(qū)的14條馬路之一。因曾有仁壽寺
,故名仁壽路
。新中國成立后仁壽寺尚存,但已破敗,后被拆除
。
仁壽路南段
,一座青磚老樓極有氣場,一下子就吸走了人的視線
。
北京的上海:新市區(qū)泰安里
樓上有說明牌:新市區(qū)泰安里
,建于1915年至1918年間,是香廠新市區(qū)組成部分
,該組建筑仿上海里弄式住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是西城區(qū)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泰安里這些樓完全由青磚建成
,民國風格窗戶
,墻上有簡約花紋裝飾。許多青磚已經(jīng)發(fā)黑
,一些窗子玻璃破碎
,樓頂上長滿荒草。確實是一組經(jīng)典上海里弄式建筑
,北京少見
,雖然破舊,氣質猶存
,一個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都委屈它了
。大門敞著,可以進到巷里
,巷里又有門能進到樓里
。樓里是一個天井,四周是房子
。天井里堆滿了雜物
。天井上邊是有窗子可以取光。只是年久失修
,里面又臟又亂
。
現(xiàn)在正在騰退過程中。大部分人已經(jīng)搬走
。這種樓拿到現(xiàn)在
,一點都不土氣,只是蒼老一些而已
。
泰安里內部
泰安里可謂北京里的上海
。可以來看看
。時間是一位偉大的作者
,它能寫出城市的最后結局
。
“新市區(qū)”附近胡同
校尉營胡同。明時稱校尉營
,以有兵營而得名
。1965年定名為校尉營胡同。北側有一些工棚
,原來的建筑拆掉
,正在興建沿街新建筑。南側房屋保存甚好
,皆小四合院
,有老北京感。36號
、14號
、16號都是保護院落。從圍墻就能看出
,這些四合院功力深厚
。
44號四合院,高門樓
,廣亮大門
。過道墻壁上掛著文物保護牌,它是宜興會館
,西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牌子上說,此院原為清朝光緒年間兩任順天府尹周家楣的故居
,光緒十三年(1887)周家楣去世,順天府民眾集資將其故居擴建為宜興會館新館
,并在館內設立祠堂
,以紀念周在治理順天府時的清明政績。順天府尹相當于今日之“北京市長”
。周家楣在順天府尹任上
,彈劾貪官污吏,救災施賑
,疏浚河道
,興辦教育,政績斐然
,為順天人民做出了重要貢獻
。除了宜興會館的祠堂,他逝世后
,京郊之地
、順天府鄉(xiāng)紳百姓念其德政,還在通縣為他建了專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周家楣彼時是人民的好公務員。
“一年清知府
,十萬雪花銀
。”舊時官員都是向老百姓攤派
、集資甚至搜刮的
。一個封建官員,逝后百姓主動集資為其建祠
,實屬不易
。他大概是元、明
、清
、民國幾朝,最受人民愛戴的“北京市長”
。因為從建筑上尚沒看到對其他“府尹”的謳歌
。局部的貢獻,只有局部的人知道
。周勤政愛民的先進事跡
,只有順天府的人知道,并不為更多人所知
。倒是其在任上編纂的《光緒順天府志》
,質量上乘,讓人念念不忘?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院里邊住著住戶
,建起了一些臨時建筑,原建筑的輪廓
,尚可以看出
。
校尉營胡同往東走到頭,是一堵圍墻
。從圍墻邊往北
,竟是一個教堂的背影。此乃珠市口教堂
。珠市口教堂是北京南城唯一一座具有簡易哥特式風格外貌的基督教堂
。正位于珠市口西大街和前門大街兩條繁華路段接合處。教堂始建于1904年
,是1900年以后美國衛(wèi)理公會開設的八座教堂的第一座
。1921年該堂進行了擴建
,基本形成了今日教堂的三層建筑格局。為了保留這處教堂
,當年擴建馬路時
,特意從此繞了一個彎兒。現(xiàn)在
,教堂周圍周筑都沒有了
,只有它在路邊,顯得突兀
。
珠市口教堂
珠市口位于北京前門外
,正好處于南北中軸線與東西珠市口大街交叉處,人來車往
,十分繁華
,是舊時外城最熱鬧地方之一。最初
,此地出現(xiàn)的是生豬的交易市場
,故稱“豬市口”。到了清代
,為了文雅
,把豬市口改為“珠市口”。當時
,這里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珠寶商業(yè)的買賣
,壓根兒與珠寶無關。珠寶在前門那邊的珠寶市呢
。這里連著繁華的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土地有限,那些有錢卻在前門找不到地盤的商家
,那些缺錢想找便宜一些地方的商家
,把目光往外延伸,投射于此
。就像今日在北京買不起房的人,跑到北京周邊的河北去買一樣
。日久天長
,珠市口成為南城一道貧富之分的分水嶺,雅俗之分的一道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诒备唬谀细F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诒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口北俗。陳宗蕃《燕都叢考》引《順天時報叢談》中說:“蓋以珠市口大街為經(jīng)
,用以區(qū)別雅俗耳
。”舊時
,此地有“道兒北”和“道兒南”之分
。指的就是珠市口南北。好的店鋪
,都在珠市口以北
,好的戲園子,也都在珠市口以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暗纼耗稀敝荒艿鸵粋€或幾個版本。
鋪陳市胡同
。與校尉營胡同相連
。清時稱窮漢市,貧苦民眾在此等候雇主
,出賣勞動力
,故稱。相當于今日街頭自發(fā)形成的勞動力市場
。在北京
,每一個行業(yè)都有屬于自己的胡同,即使是窮漢
。清光緒時又稱補拆市或補陳市
,民國改稱鋪陳市。新中國成立前巷內多小旅店
,客房均為大通鋪
,收費低廉。來住的多為光棍漢
,三五人搭伙合租一間小房
,大家共同起伙做飯,均攤伙食費用
,也稱“鍋伙”
。這又有點相當于今日之共享空間。1965年將附近一些巷并入
,統(tǒng)稱鋪陳市胡同
。巷內有小廟一座,稱觀音禪寺
。115號院
,是一個保護院落
。外面墻上有字顯示,正是古剎觀音禪林
。當年古剎的字還在
、墻還在,但里面已經(jīng)住了人
。原來的山門被砌起來一半
,成了窗口。連石頭門墩都被砌進墻里
。窗口上方即是原來的剎名
。這幾個字已經(jīng)風化了,像馬上就要脫落了
。摸一下字下面
,土簌簌地掉下來,應該采取保護措施了
。
胡同只剩下西側一半了
,東側用圍墻擋住,被前門大街占領
。像一個人臉被削掉一半
。這又印證了沿大街胡同易被破壞的原理。胡同東面圍墻外
,有施工工地和工棚
。建筑工人不斷從鋪陳市胡同走過。這令人想起清朝時場景
,胡同里也是走著一些出賣體力的工人
,只是工裝不同而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腥舸┰綍r空
。這條胡同的基因至今未改。
墻隔開新大街和老胡同:左為前門大街
,右為鋪陳市胡同
。
儲子營胡同。明稱廚子營
。民國后雅化為儲子營
,名稱沿用至新中國成立后。民國很逗
,儲子比廚子高雅嗎
?1965年定為今名
。此地為散幫廚子的居住集中地
,主要以協(xié)助事主料理婚喪嫁娶的宴席為生
,因而得名。這是代表廚師的北京胡同
。是典型的南城普通胡同
,有些普通四合院,后來改建得比較多
。歷朝歷代
,廚師哪會住上好房子?所以
,難怪窮漢們的鋪陳市胡同連著廚師界的本胡同
。
九灣胡同。明稱般若寺
。清稱般若寺胡同
、九曲灣。由于胡同彎曲多變
,民國后更名為九道灣
。《北京胡同志》稱
,該胡同最窄處僅70厘米
,只能單人只身通過。彎曲之處達13處之多
,故稱九道灣
。1965年更名為九灣胡同,現(xiàn)在公認是北京市最彎曲的胡同
。經(jīng)典四合院不多
,多是后來改建的紅磚平房。把一條胡同修得如此彎曲
,實在不易
。
九灣胡同
鷂兒胡同。聽著很厲害
,令人想起鷂子翻身
,其實它跟鷹、跟鷂子沒有半毛錢關系
。明代稱要兒胡同
。清后演變?yōu)辁_兒胡同。尚有一些保存較好的四合院
,大部分后來改建過
。5號是一個保護院落。清末開始建立警察制度
,外城巡警廳即設在此院
。其前身為清代都察院中城正指揮衙門
。民國時期又成為市警察局偵緝總隊隊址,新中國成立后改為公安部門的家屬宿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5號只是一個破落四合院
,從保護別人之地變?yōu)楸槐Wo老院,只有保護院落牌子而已
。過道里掛著四合院正房還在
,但一部分磚、瓦已經(jīng)換成了平瓦
。僅一百年的時間
,原來曾經(jīng)威勢的地方,就成了這樣的狼狽模樣
。不過
,它的結局比東廠、西廠好多了
,東廠連建筑都不見了
。歷史就是這樣,很多握有權力的機構和個人
,只是在當時威風
,如果它們沒有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貢獻,就會隨著時間流逝煙消云散
。
鷂兒胡同
居仁里胡同
。民國時稱香廠居仁里。名妓賽金花曾住居仁里16號院
。彼時
,清華大學劉半農教授及商鴻逵二人多次到居仁里采訪賽金花,并出版了《賽金花本事》一書
。全書以自傳體的形式介紹了賽金花生平
。賽于1936年12月3日病死于居仁里宅內,終年72歲
。死后葬于陶然亭錦秋墩上
,其墓碑現(xiàn)保存于陶然亭慈悲庵陳列室內。16號院
,后來改建過
,院里有臨時搭建的塑鋼房子。原來房子不存在了
,只有這塊地還在
。胡同往北不通行,北部已拆建成樓房。不僅想起已走過的陜西巷怡香院
,賽金花在那里時
,曾多么奢華風光,而最后病死于這樣一條陋巷
。
居仁里胡同這個小院,賽金花在此去世
。
圓鏡胡同
。曾用名大眼鏡胡同、達圓鏡
。不寬
,干凈。有一些小四合院
,改建的和原版的交織著
,沒有太多特色,除了名字
。四勝胡同
。清時此地曾有小廟,廟內供奉四圣
。民國時即以廟名街
,稱四圣廟。1965年更名為四勝胡同
。舊社會這里下等妓院集中
。天橋“四霸天”之一張德泉(綽號張八,號稱東霸天)曾居住此巷
。胡同里面彎曲很多
,不比九灣胡同直。違章建筑多
,原房子里面搭出來的小房
,充斥著整條胡同。
趙錐子胡同
。明代即稱趙錐子胡同
。1965年將附近花枝胡同并入。舊社會兩胡同內暗娼較多
,是北京下等妓女較為集中之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是一個特別正常的胡同。沒有任何特色
,就是它的特色
。63號房子很老,磚上面刻著“合順居飯館”,繁體
,顯然是民國時期所刻
。看陣仗
,當時必是一個很大的飯館
。
榮光胡同。明清時稱為蓮花玉河
、蓮花河
。1965年更名為榮光胡同。民國時期該巷娼妓較多
。風格基本與儲子營胡同相同
。
靈佑胡同。北端曾有靈佑宮
,建于明代
。清時稱靈佑宮,以廟得名
。1965年更名為靈佑胡同
。四合院,皆被拆光
,建為普通平房
。10號院邊小磚房頂,趴著足有十只貓
。房頂有吃的
,這些貓在享用美食。這里好像是流浪貓大本營